来源:英语语言文学教研室 作者:魏於华
三尺讲台砺初心,实践沃土育新苗。近期,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22级实习生圆满完成在十堰高级职业学校的教育实习。从初登讲台的忐忑到渐入佳境的从容,从教研探讨的汲取到师生互动的温情,齐文凤、王丽娜等实习生将青春热情融入教学实践,在精心备课、课堂实战、作业批改与师生沟通中,深刻体悟教育真谛,淬炼育人本领,为职校课堂注入蓬勃活力,也为自己留下了坚实而珍贵的成长足迹。
齐文凤(英语2203班):解锁教学密码,点亮三尺讲台
实习经历如同一盏明灯,照亮了齐文凤对“教师”角色的理解: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成长的陪伴与引导。
一、教研筑基,巧思激趣
初尝备课的迷茫,在融入英语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后豁然开朗。老师们集体梳理重点、敲定进度,为她提供了清晰的教学“路线图”。但她不满足于按部就班,坚持在个人备课中“做加法”:将枯燥语法点拆解为清晰图表,为难词配上幽默表情包,精选贴合主题的动画短片。“当看到学生眼睛发亮、身体前倾时,我知道,用心贴近他们的兴趣,课堂就能‘活’起来。”

二、破茧成蝶,掌控讲台
“第一次上讲台,手抖得连扩音器都按不准。”齐文凤坦言初期的紧张。为克服障碍,她课前必在空教室演练数遍,红笔标注难点,精心打磨过渡语。课堂上,她学会引导而非直接给答案:“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看?”从手忙脚乱到从容应对,当一位沉默的学生课下说出“老师,今天的课挺有意思”时,那份油然而生的“掌控感”成为最珍贵的礼物。

三、笔尖传情,读懂心声
在她眼中,批改作业远非简单的对错评判,是与学生心灵的对话。她用红笔写下鼓励:“单词拼写进步啦!”记录优秀名单及时课堂表扬。面对作业困难的学生,她课后耐心谈心,分析原因,提供方法。看到作业本上的红勾日渐增多,“我欣慰地看到,耐心与关注,真的能点燃他们对英语学习的信心。”

王丽娜(英语2203班):实践磨砺成长,师德引领方向
对王丽娜而言,实习是完成从“学生”到“准教师”蜕变的关键旅程,更坚定了她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。
一、师德为先,需求导向
她始终将职校生的需求放在首位。备课时,不仅追求知识准确,更注重挖掘英语与学生未来发展的关联,思考如何让知识易懂、有用、有趣,并融入价值观引导。课堂上,她敏锐观察学生反应,灵活调整节奏:参与度低则切换互动方式,有学生跟不上便放慢速度补充实例。22节独立授课后的复盘反思,让她逐步找到了契合职校生的教学脉动。

二、听课问道,汲取智慧
听课是王丽娜快速成长的“捷径”。累计9节不同风格教师的观摩,犹如一本本“活的教学指南”。指导老师的课堂尤其令她受益:用平实语言化解复杂内容,从学生生活视角设计教学,让学习变得生动。“职校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,找到他们能接受、愿意参与的方式。”指导老师的一席话,成为她教学实践的明灯。
三、名师引路,解惑赋能
“指导老师是我实习路上的引路人。”王丽娜如是说。备课遇困惑,老师总能结合职校生特点精准点拨:“互动环节可简化”“语法重点放应用”。课后复盘,指导老师既客观指出不足(如“多关注后排学生”“引导学生自主小结”),也不吝给予鼓励。这些针对性指导,让她教学能力迅速提升,信心倍增。

四、分层沟通,心灵贴近
批改作业是她走进学生心灵的窗口。面对基础差异大的职校生,她实施分层反馈:为薄弱者圈错并附鼓励提示,助其建立信心;对优秀者则提出更高要求,引导拓展。对于状态不佳的学生,她课后耐心倾听其困惑(如学习困难、英语意义迷茫),温和分析,传递积极信念。学生的积极转变,让她深刻体会到用心沟通的力量。
结语:实践淬炼,筑梦未来
此次在十堰高级职业学校的实习,为齐文凤、王丽娜等实习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和成长沃土。从“集体教研与个人巧思”的融合探索,到讲台上“紧张到从容”的华丽蜕变;从“听课问道”汲取智慧,到“笔尖谈心”贴近心灵,学子们深刻体悟了“教师”二字的责任与温度。实习虽已圆满落幕,但淬炼所得的教学智慧与育人感悟,已内化为他们坚定前行的动力。未来,他们必将带着这份从实践中汲取的初心与热爱,在教育筑梦的道路上稳步前行,以专业能力和育人温度,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育人篇章。
【一审:朱卫志、齐雁飞 二审:祝东江 三审:王官华 编辑:汤慧敏】